站长力推信誉网投【5717.COM】集团直营★AG女优发牌★万人棋牌★捕鱼爆大奖★注册瓜分百万彩金
【威尼斯人集团◆上市公司】★★顶级信誉★■★每月亿元返利★■★大额无忧★■★返水3.0%无上限★


标题: 中国幽默总集 第七编 现代(二)
topgemini




UID 1357967
精华 0
积分 905
帖子 493
阅读权限 10
注册 2005-9-2
来自 湖北
发表于 2006-7-21 13:5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中国幽默总集 第七编 现代(二)

特 权
    观众甲:“台上的唐太宗怎么戴着手表!”
    观众乙:“人家是皇上,弄块表还不容易!”

欢欣的结局
    甲:“听说你昨天去看话剧了。那个剧是欢欣的结局吗?”
    乙:“是的,每个观众都为它能及早演完而高兴。”

想象力非凡
    导演:“请您谈谈对我拍的这部新片的观后感。”
    观众:“我边看边浮想联翩”
    导演:“艺术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,你想什么?”
    观众:“我似乎看到一个壮汉在剥洋妞儿的西装,叫她换上中装,改名换姓”
    导演:“这是活剥洋人嘛!”
    观众:“你的想象力真是非凡的惊人啊!”

那当然
    一位戏剧评论家,对导演说:“先生,你的戏太嘈杂了——
    枪声太多。”
    “是的,可它是一部军事题材的戏剧。”导演反驳说。
    “那当然。可是枪声会把观众吵醒的。”

迟二十年
    老妇:“你们公司里,要聘用一位女主角,我特来应征。”
    导演:“是的,但你来迟了。”
    老妇:“我刚看广告,立刻赶来,怎说已经来迟?”
    导演:“你来迟了20年。”

戏前谢幕
    “我认识一个演员,他在戏没有演出之前,就到台前来向观众鞠躬谢幕。”
    “他为什么这样做呢?”
    “以免戏演完了再去谢幕,台下就没有观众了。”

唤醒观众
    导演:“您以为这个剧本如何?作曲方面有些什么设想?”
    作曲:“剧情平淡,对话太多”
    导演:“老兄,就靠你音乐帮忙了,来点欢乐明快的乐曲!”
    作曲:“重要的是最后必须有进行曲和女高音独唱。”
    导演:“为什么?”
    作曲:“不然,观众都睡着了,无法离场。”

戏剧的类别
    “什么叫悲剧?”
    “喜剧没人要看,便是悲剧。”
    “什么叫喜剧?”
    “悲剧卖不出去票,就是喜剧。”
    “什么叫闹剧?”
    “送票给人看,人家嚷着要退场,叫闹剧。”
    “什么叫正剧?”
    “演了几场就寿终正寝的戏,叫正剧。”

露一手
    “歌星唱歌的时候,为什么一只手戴手套,另一只手不戴手套呢?”
    “这才是真正的‘露一手’。”

“失败”的演唱
    女:“我的这次演唱完全失败了。”
    男:“可别这么说。你看观众不是兴高采烈,全场一片掌声吗?”
    女:“我正为此而伤心呢。若是观众沉沉入睡,全场一片鼾声,那该多好啊!”
    男:“天呀,你指的是哪首歌?”
    女:“《摇篮曲》呗!”

鲁智深再拔垂杨柳
    说书的说到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一节时,说:“你看那花和尚,将袖子一挽,身子朝
下一躬,双手像铁钳一样钳住了树干。一运气,‘呼’一声,树根带着碾盘大的土块,拔出
离地面3尺高”
    书场里有个小孩听了,瞪大眼睛问:“那花和尚的脚站在哪里?”听众顿时哄堂大笑。
    说书人面红耳赤,连忙朝大家拱拱手,说:“好好好!老鲁反正有的是力气,我让他再
拔一回!”

画 像
    “画家先生,您能为我画一张很美的画像吗?”
    “当然,小姐,您一定会认不出您自己的。”

想象力
    有一个技法十分差劲的画家,还特别愿意炫耀自己的作品,但就是没有人奉承他。
    一天,他想出了一个主意,指着一块白布对人说:“这是一头牛在吃草。”
    “草在哪儿呢?”那人问。
    “给牛吃光了。”
    “那牛在哪呢?”
    “你不会想象吗?”画家说,“草吃光了,牛怎么还会呆在这里!”

近年古货
    甲:“这幅古画,你上了当了!这是还没有满50年的东西。”
    乙:“只要是真的,年代短些也不要紧。”

指挥棍的作用
    佳佳跟着妈妈去听音乐会。
    佳佳:“妈妈,站在乐队前面的那个人,拿着一根小棍在干什么呀?”
    妈妈:“我的乖孩子!你看见那些乐器了吗?它们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,那个人就用
小棍把它们搅匀了!”

谈论艺术
    某杂技团在演出。当到“高台定车”时,一观众对邻座的观众说:“艺术是真实的,来
不得半点虚假!”
    当看到“大劈活人”时,邻座的观众问:“这也算艺术吗?”

谜语照片
    一张照片挂在美术展览馆的正门口。
    一位地质学家翻过来、倒过去看了半天,说:“太平洋板块漂移。”
    天文学家说:“宇宙大爆炸,星座错位。”
    一个厨子说:“像我铺子里烤糊了的芝麻烧饼。”
    他老伴却说:“那花纹倒像我的屁股垫。”
    过了两天,谜底挂出来了:“放大10万倍的‘香港小姐’的脸。”

教育篇
    讲《孟子》
    民国时,有一个顽童,一天听得先生开讲孟夫子,便立起来说道:“蚊子有什么讲头?”
    先生道:“是孟子,不是蚊子。”便开讲道:“孟子见梁惠王。”
    顽童道:“梁惠王是什么东西?”
    先生道:“你莫瞎缠,听我讲下去。”便又道:“王曰叟,叟是老年人的称呼。”
    顽童道:“王曰兽,兽是老人的称呼。那末先生也是老年人,也可以称做兽了。”
    先生道:“越缠越不对了,且听我讲下去。不远千里而来。”
    顽童道:“原来猪油还欠蚊子的钱,所以蚊子声明不为欠钱而来。”
    先生皱皱眉头道:“你又听错了。他说:唉!老头子,你不怕千里远路到这里来吗?”
    顽童道:“你向哪个说?先生!”
    先生道:“代表孟子说。”
    顽童道:“先生怎么代蚊子向猪油说起话来了?”
    先生不去睬他,自己讲下去道:“亦将有利吾国乎?”
    顽童笑道:“蚊子还要钉鲤鱼骨呢!”
    先生道:“是有利于吾国,不是鲤鱼骨。你敢是昏了!”
    顽童大声说道:“我知是鲤鱼骨,鲤鱼骨当然是荤的!”

图片与肚皮
    幼儿园某老师说普通话,音咬不准。上课时,她取出一张图片,说:“小朋友,把发给
你们的图片拿出来。”
    小朋友把“图片”误听成“肚皮”,一个个撩起衣服,露出小肚皮。
    老师问:“这图片上画的是什么?”
    小朋友齐声回答:“肚脐眼。”

有口皆杯
    先生:“有口皆碑,怎样解?”
    学生:“有口皆杯的意思,是说:凡杯,都有口,如酒杯、茶杯等。”

谁最聪明
    小学教师在给学生讲北宋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。讲完后,她问:“文彦博聪明不?”
    “聪——明!”大家齐声喊。只有一个小女孩坐在那里沉思。
    老师走过去问:“你在想什么呢?”
    “我在想橡胶在我国是什么时候发明的?”

感 想
    老师问学生:“你对李白的‘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’
    这两句话有何感想?”
    学生:“他一定是个近视眼。”

让梨的动机
    某小学在上语文课时,老师讲了《孔融让梨》的故事,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。
    在交上来的答卷中,答案主要可分成四类:
    1、梨烂了;
    2、当时孔融正好牙疼;
    3、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;
    4、为了要成名。
    老师怆然。

先睹为快
    老师:“什么叫做‘先睹为快’?”
    学生:“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,然后再来回答,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。”

调虎离山
    老师:“什么叫‘调虎离山’?”
    学生:“譬如考试的时候,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,这就叫做‘调虎离
山’。”

合写作文
    老师:“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、语调完全不同呢?”
    学生:“我爸爸和我妈妈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。”

造句
    老师叫学生用“绠短汲深”造句,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,就写道:“我的一位朋
友能用‘绠短汲深’造句。”
    过了几天,学生取回作业本,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:“那么,请问你自己能吗?”

十分文采
    有一天,老师出了个题目,让学生做文章。朱军绞尽脑汁,半晌也没有写出一个字。实
在没法,他只好找来大文豪韩愈、苏东坡的名篇,东摘西抄、七拼八凑起来。
    当他向老师交文章时,还自鸣得意地问道:“老师,您好好看看学生这篇文章,看它写
得有几分文采?”
    老师接过文章,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然后轻轻地一笑说:
    “十分文采!”
    朱军一听,高兴极了,赶忙向老师说:“请老师给批点批点,学生也好回家向父亲报喜
呀!”
    这时,老师带着讽刺的口吻说:“你的文章里面,有韩愈的五分文采,还有苏东坡的五
分文采,合在一起,不就是十分文采了吗?”

乱话三千
    某中学学生某,语文程度极低。学期考试时,该生搜索枯肠,勉强成300余字完卷。语
多文不对题,且妙不可言。教师阅完,大为惊叹,于卷末批曰:“文虽仅300字,已大有可
观。如果加2700字,好成乱话三千矣。”

试 题
    填空:绞尽——汁
    学生们这样作答:
    甲:绞尽墨汁。
    乙:绞尽乳汁。
    丙:绞尽果汁。
    丁:绞尽汤汁。
    老师批语: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。

杂 文
    老师:“作文贵在主题鲜明,条理清楚,可你那篇作文东拉西扯,真可谓杂乱无章啊!”
    学生:“老师,我是写的杂文。”

师生对话
    老师:“写文章,要注意观察,向实践学习。唐朝大诗人杜甫观看孙二娘舞剑,就从中
学到了很多知识。你们要向杜甫学习。”
    学生:“看舞剑,真好玩。可惜孙二娘早死了,到哪儿去看呢?”

孩子的真理
   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,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
狼吃掉了。
    “明白了吧,”她说,“如果这只羊老实,不离开羊群,它就不会被狼吃掉,对吗?”
    “对,老师。”小男孩回答道,“但它以后就被我们吃掉了。”

布谷鸟的用途
    课堂上,教师提问:“小强,你来回答,布谷鸟有什么用处?”
    小强开玩笑地回答:“布能做衣,谷能当粮,鸟能供大伙儿玩。”

算术更劣
    教师:“你习字的分数太少了。我叫你写100张拿来,你只写了75张。”
    学生:“可见我的算术更不行。”

香蕉皮
    数学教师:“一只香蕉,有3个孩子要抢来吃。结果,给2个孩子抢去分吃了。你知道
还有1个孩子,得着什么?”
    学生:“有”
    教师惊异:“有什么?”
    学生:“香蕉皮。”

习 题
    学生:“这道题我已经做了6遍了。”
    教师:“好极了。”
    学生:“这儿是6个答案。”

一定打我
    数学老师:“你哥哥有5只苹果,你拿了2只,怎样?”
    学生:“哥哥一定打我。”

不可乱借
    数学老师问学生赵能道:“15减9是多少?”
    赵能道:“5怎可以减9呢?”
    老师道:“个位不够时,应当向十位去借1当10。”
    赵能道:“我不敢借。母亲昨天才说过:借债是件不好的事。”

两只饭桶
    上算术课的时候,老师问低能儿絮花道:“1加1是多少?”
    絮花想了一想,回道:“先生!我不知道。”
    老师气了,说:“你真是只饭桶!连这个题目也算不出来。
    我再问你:“譬如我和你是多少呢?”
    絮花道:“这个我知道,是两只饭桶。”

孔夫子不懂英文
    小孩成绩差。考前,妈妈就带他到孔庙求至圣先师开蒙。几天过后,成绩表发下来了,
英文还是不及格。妈妈若有所悟地说:“这也难怪,孔夫子不懂英文。”

不敢当
    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对他的英文老师说:“谢谢您,老师,我非常感谢您。
我虽然毕业了,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,如果您要我做什么事情,千万别客气。”
    “好吧,请替我做件事。”老师说,“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曾教过你英语。”

为什么要学英语
    “我简直不明白,为什么我们非要学英语?”
    “这是因为世界上有一多半的人是说英语的。”
    “那又怎么样?难道这还嫌少吗?”

雀 斑
    英文女教师:“eye,是什么东西?”
    学生:“不晓得!”
    英文女教师:“看我鼻子的两边是什么?”
    学生:“是雀斑!”

无牙动物
    博物教师问道:“没有牙齿的动物,你们知道吗?”
    有一个学生忙问:“人是动物不是?”
    教师说是。
    那学生说:“那么,王家的老太太,就是没有牙齿的动物。”

太阳怕热
    教师问学生道:“夏天日长,冬天日短,这是什么道理?”
    聪明的班长站起来答道:“夏天太阳怕热,慢慢的走,冬天太阳怕冷,很快的赶,所以
夏天日子长,冬天日子短。”

在胃南面
    生理教师问学生道:“肠在胃的哪一面?”
    一学生答道:“肠在胃的南面。”
    教师听了很诧异。学生道:“地图上有指南针,凡在下边的,都说是南面。我想生理图
当然一样的。”

试毒简法
    教员问学生道:“试验毒药,有何良法?”
    一学生回答道:“这是很容易的,只要把药吃了,死的即有毒,不死的即无毒。”

热带肥人
    老师道:“无论何物一热就膨胀。”
    学生道:“那末,老师,住在热带里的人,岂不是时时都在膨胀吗?”

吓飞鸟儿
    明政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。他最怕画图画,尤其是怕画鸟儿。有一天,图画老师在黑板
上画了一只鸟儿站在树枝上,给学生做标本。明政左画右画,老画不像,看见同学们都交卷
了,他也糊糊涂涂的送了上去。图画老师看了他这幅画,不觉把教鞭在讲台上一拍道:“你
画的鸟儿哪里去了?”
    明政连忙答道:“被你这一教鞭吓飞了。”

空洞话
    教师:“为何要研究航空?”
    学生:“因为将来陆地上恐有人满之患,所以要研究航空。一切事业,将来建设在空
中,完成居空、吃空、著空、行空的大计划。”
    教师:“你的话太辽阔,不着边际。”
    学生:“因为先生问的是虚空事业,所以我答的是空洞话。”

找不到
    “老师,您给我们讲过‘太平天国’吧?”
    “是的,讲过。”
    “那我在地图上怎么找不到呢?”

成功之母
    教师:“谁来回答,郑成功是什么人?”
    学生:“郑成功是谁我不知道,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。”
    教师奇怪地问:“你知道他的母亲?”
    学生:“是的,他的母亲叫失败,失败是成功之母嘛!”

汉水发源地
    上地理课时,小明思想开了小差。老师问他:“长江第一大支流——汉水发源于哪里?”
    小明急得头上直冒汗,得了启示,答道:“汗水发源于头上。”

巧 辩
    教师训斥班里的值日生说:“黑板那么脏,抹布是干的,地球仪上”他用手抹了一下,
“全是灰。”
    “哦,”值日生说:“你抹的地方,恰好是撒哈拉大沙漠。”

图上冻疮
    教师教地理,指着地图:“我右手指的是特伏海峡,左手指的是什么?王道生。”
    王道生正在思想开小差,被教师一喊,慌了。
    教师:“左手,是什么?”
    王道生:“左手,是冻疮!”

生前死后
    老师:“诸位!最有用的动物是什么?”
    学生:“老师!是鸡。”
    老师:“什么理由?”
    学生:“鸡,未产生以前,可以吃;死了之后,还是可以吃。”

物质不灭定律
    老师:“你能解释‘物质不灭定律’吗?”
    学生:“上月我家买了100斤蜂窝煤,烧完后留下的煤灰还是100斤,这就是物质不灭
定律。”

为什么不笑
    老师:“大家都在笑,为什么唯独你不笑?”
    学生:“我不敢笑。”
    老师:“为什么呢?”
    学生:“您常说‘笑一笑,10年少’,我今年刚满10岁,再一笑不就没了。”

血液循环的理论
    老师给学生讲解血液循环。为了把问题讲得生动,他说:“孩子们,如果我倒立的话,
血液就会流到头部,我的脸就要发红,对吗?”
    “对!”孩子们齐声答道。
    老师继续说:“当我头朝上直立时,血液为什么不流到脚里去使脚发红呢?”
    一个学生高声答道:“因为你的脚不是空的!”

盖 章
    老师:“你没有把你的试卷让父母看吗?”
    学生:“看过了。”
    老师:“那怎么没有家长盖章?”
    学生指着手臂上的藤鞭伤痕:“章盖在这里。”

病从口入
    老师:“现在夏天,你们食物要留心,生冷的东西不要吃。
    常言道:‘病从口入。’”
    学生:“我家隔壁的小秃子,生的什么相思病,那是吃什么东西吃坏的?”

混合色
    先生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所以交朋友要当心。”
    学生:“假使两人相友,一善一恶,是否那善人会变坏,恶人会变好?”

深知礼节
    教师对王振华道:“你手上太脏了,像什么样子?倘使我手上如此,到学校里来,你见
了,以为怎样?”
    王振华道:“我深知礼节,决不敢评论他人。”

每次六元
    蒋医生的儿子,在学校里很不守规则。老师罚他,他也不怕。老师恨声道:“你再不好
好的,我就去请你父亲来了。”
    蒋医生的儿子道:“很好!我的爸爸出诊一次,照例六元。
    你先生熟人,挂号费免了罢!”

鸡毛掸子
    老师:“有一种东西,浑身长满漂亮的羽毛,每天早晨叫你早起,它是什么?”
    孩子:“是鸡毛掸子!”

转弯抹角
    一位家长在他儿子的《学生手册》上看到这么一条意见:
    您的小孩在学习时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。
    这段话,家长百思不得其解。于是只好打电话请教老师,教师回答说:“哦,这是说他
时常抄旁边同学的作业,并且抄得很巧妙。”

难判分
    学生:“老师,这次考试,我想我不该零分。”
    老师:“是啊,不过我实在找不到比零分更小的数给你判分了!”

课前准备
    “同学们,今天校长要到我们班听课,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,不要紧张。”
    “老师,如果有的同学让你点了名,答不上来怎么办?”“这没关系,不会回答的同
学,举手时把头低着就是了。”

物物交换
    讲政治经济学的老师说:“货币的发明对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,今天我
们不用以物易物了。”
    一个学生说:“今天我们也有以物易物的,而且对商品经济发展照样起促进作用!”
    “今天还有以物易物的?你能举个例子吗?”
    “能,互相赠送礼品呀!”

知识爆炸
    “你为什么不学习?”
    “因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!”
    “那你更要好好学习呀!”
    “学有什么用?学到的知识就被爆炸了。”

师生问答
    老师:“你说河卵石为什么都是圆滑的呢?”
    学生:“这是水的运动长期冲击,石头互相磨擦的结果。”
    老师:“为什么现在人们办事都是很圆滑的呢?”
    学生:“不知道!”
    老师:“这是长期空气运动的冲击、人与人互相磨擦的结果!”

也算教师
    学生问语文教师:“老师,诗经是什么意思?”
    老师说:“你在哪看见这个词,那是风马牛不相及事情。诗是文学的一种形式,而经
呢,那是属于宗教范畴的东西。”
    “电话教学”
    某公司子弟学校校长,来到公司办公室请示。
    “经理,我们学校因教学上的需要,想买一台录音机。”
    “咳,教书又不是听唱,要录音机有什么用?”
    “当前都在搞电化教学,这是必需的设备。”
    “什么,电话教学?老师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,还用打电话吗?笑话!”

考生回答
    在中文系考生的口试室里。主考人对一个考生说:“你说说大仲马的历史?”
    “老师,你可能搞错了,我报的是中文系,不是生物系,所以我没有准备大种马这个
题!”
   
   

“会”字新解
    儿子:“爸爸,简化字的‘会’字怎么写?”
    父亲:“人字下面一个云字。”
    儿子:“为什么?”
    父亲:“开会的时候,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,这叫‘人云亦云’。”

只吃一吨
   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。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问:“能来多少人?
好作准备。”
    亲家回电说:“去不了多少人,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。”他把“顿”写成“吨”。
   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:“婚期推迟一月,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。”

阿皮蛋正传
    贾主任兴冲冲地说:“今天工会发票看电影《阿皮蛋正传》。”
    一个青工笑了:“贾主任,你读错了,那是《阿Q正传》。”“啥?我读错了?!老子
打牌打了几十年,难道还不认识皮蛋、
    老开?”

老人掉齿
    两口子带着爷爷去医院看病。丈夫看到挂号单上年龄的“龄”错印成“令”了,就对大
夫说:“这个‘令’字漏掉一个‘齿’字。”
    “是掉个‘齿’字,”大夫说,“因为我们这是老年人门诊嘛!”

屈原医生
    在历史课堂上,老师问一个学生:“屈原是什么人?”
    “是医生。”学生回答。
    “胡说!”
    “怎么胡说呢,书上说他是大夫嘛!”

书法艺术
    打扮时髦的一对男女青年手挽手,走进一家报刊门市部。
    男青年指着一本《大众花卉》对营业员说:“买一本《大众花开》。”营业员冲他一
笑,递给了他。身旁的女青年摘下蛤蟆镜,拿过来一看刊名便问:“这个开字怎么上面多了
一竖?”
    男青年答:“这是书法艺术?”
    “噢。”女青年点点头。

别 字
    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“现在另售”四个字。旁边一顾客说:“同志,零售的
‘零’,你写的是别字。”
    售货员瞪了顾客一眼说:“得了吧,‘别’字还有个立刀旁儿呢!”

何必在乎
    胡主任总是写错字,念错音,笑话百出,却从不虚心学习。
    一次,单位开表彰大会,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,引起哄堂大笑。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
么。
    秘书提醒道:“还有两点呢!”
    胡主任本想纠正一下,又怕失面子,便板起面孔说:“大家不要笑了,少两点也没什么
关系嘛!都是革命同志,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?”

彼 此
    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,看了一下说:“东先生,久仰,久仰。”
    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:“你是吉先生?”
    周先生听了不高兴:“我姓周,怎么扒了我的皮,我哪里得罪你了。”
    陈先生说:“我姓陈,兴你割我耳朵,就不兴我扒你的皮?”

打 赌
    看台上,两个素不相识的球迷争了起来。
    “甲队准赢。说错了,就把我的姓倒写!”
    “甲队准输。否则,把我的姓横写!”
    “你贵姓?”
    “姓田。你呢?”
    “姓王。”

唇枪舌剑
    姚某与李某在茶亭相遇,交谈颇洽。李问姚曰:“请教贵姓?”
    姚曰:“姓姚。”
    李曰:“可是不祥之兆字,旁边是一男盗女娼的女字?”
    姚听其语,亦转问之,答以姓李。
    姚应声曰:“可是棺木之木字头,下头绝子绝孙之子字耶?”
   
   

官 话
    南人说官话,往往勉强,俗语所谓蓝青官话即是。
    民国时有某甲,非常羡慕做官,就终日里摆官架,装官样,走官步,说官话。
    一天早餐时候对家人道:“你到我的稀饭箱子里去取我的绿脑袋来。”
    家人不懂,瞪眼下视。
    某甲大怒,喝道:“王八蛋!不能办事的东西!你不晓得官话粥叫稀饭,竹与粥同音,
竹箱子不是稀饭箱子吗?官话头喊脑袋,头与豆同音,我那箱中有绿豆一包,岂不是绿脑袋
么?”

先 生
    甲:你可知道,人类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?
    乙:先有男人呗。
    甲:根据什么?
    乙:这都不知道,我们的男人称先生,不就是一个铁证吗?

亡羊补牢
    某师解书,颇有新见。一日讲“亡羊补牢,未为晚也”二句曰:“亡,死也;羊,畜
名;补,供也;牢,太牢也。合起来说,就是羊死了,再去供太牢,也不算迟。意即世人不
必将活羊宰了去供祭祀。”

众寡悬殊
    有个人,不学无术,可总爱在孩子们面前逞能。
    一天,他儿子放学回来在家做语文作业,当写到“众寡悬殊”时,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
就去问他爸爸。
    他爸爸一看,以教训的口吻训斥道:“怎么搞的,都上中学了,这个词还不懂?那是形
容旧社会穷人苦,许多寡妇活不下去了,只好悬梁自尽,这就叫‘众寡悬殊’。以后呀,学
习要多动脑筋。”

作文用老秤
    语文老师:“哪有‘半斤五两’这句成语?”
    学生:“考数学时,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。”
    语文老师:“记住,作文时还是用老秤。”

女上男下
    余曾列席一饶有趣味的辩论会,参加者一面为巾帼英雄,一面为须眉丈夫。辩论为男女
之地位,究竟孰上孰下。双方皆穷思极虑,以争一日之长短。内容之精彩,确未曾有,笔者
不敢自私,特走笔记之以飨读者焉。
    评判员宣布开始辨论后,首由男方某君发言,曰:“乾字代表男性,而坤字代表女性,
今人只言乾坤而不言坤乾是表示男上女下也。”
    女方即有人发言曰:“阴阳二字,阴在上而阳在下,是表示女在上而男在下也。”
    男方又有人曰:“若翁姑、公母、牝牡等字,皆阳在上阴在下,当可代表男上而女下。”
    女郎应之曰:“雌雄,娼优、水火等字,皆阴性上而阳性下也。”
    又一男子曰:“红绿二字,所以表示红男绿女;刚柔两字,所以表示男子刚强而女子柔
弱,故男上而女下,实毋庸异议。”
    女方发言曰:“酸甜两字表示女子喜欢醋而男子喜欢甜言蜜语,香臭二字,所以表示香
美人与臭男子。故女上而男下,理之常也。”
    一男子厉声曰:“男子好动而女子好静,而动在静上,男子体高于女子,故长在短上。”
    话声未绝,一女郎曰:“女子心软而男子心硬故软在硬上;
    女子体轻于男子,故轻在重上。”
    双方辩论至此,争持不决,莫分轩轾,评判员亦成哑口胡芦矣。
    忽有一年轻时髦女郎,轻启樱口曰:“凹凸两字,为男女之象征,凹在凸上,故女上而
男下,实为不可推翻之真理也。”
    言毕,态度端庄,从容不迫,面不改色。听众莫不报之以热烈之掌声。结果男方大吃其
瘪,皆仓皇逃去。

锤不破
   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。
    杀猪的说:“用铁锤锤蛋锤不破。”
    卖茶的说:“锤得破!”
    杀猪的说:“锤不破!”
    卖茶的不服气,拿来一个鸡蛋,用锤子使劲打下去,鸡蛋破了。说:“这不是破了吗?”
    杀猪的说:“蛋是破了,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!”说着他指指铁锤。

“东西”趣释
    有一位外国教授,向学生解释汉语“东西”一词时,说:“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,这东
西,那东西,都称为东西。但人不是东西,我不是,你们不是,他们不是,我们大家都不是
东西!”

中国太奇妙了
   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,对翻译说:“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,尤其是文字语言方
面。譬如:‘中国队大胜美国队’,是说中国队胜了;而‘中国队大败美国队’,又是说中
国队胜了。总之,胜利永远属于你们。”

蹩脚的英语
    甲:“你那蹩脚的英语在英国一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?”
    乙:“不,我倒不感到麻烦,感到麻烦的是英国人。”

更 好
    有一个新来中国的外国人,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:“很好。”“更好。”
    一天,仆人来说:“我要请假两星期。”
    外国人说:“很好。”
    仆人说:“因为我父亲死了。”
    外国人说:“更好。”

外国儿子
    波生说:“凡是英美人都比中国人小一辈,他们都要叫中国人做爸爸。”
    绿儿道:“什么缘故呢?”
    波生得意笑道:“他们叫儿子做son,我们叫孙子做孙,我们的孙,都是他们的儿子,
所以他们都该叫我们做爸爸。”

德国话
    甲:“昨天我和一个德国人谈了三个小时,但我一句德国话也不懂。”
    乙:“你一定只会做手势!”
    甲:“用不着!他说得一口好中国话。”

拐弯抹角
    小妹讲话一向拐弯抹角,常常令人感到一头雾水。爸妈一直想改掉她这个习惯,却没办
法。
    有天,爸妈终于想到一个方法。妈要小妹和她一起下象棋,输了,小妹就要立誓讲话不
再绕来绕去;若击败妈,则加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。正如意料,小妹立刻要求爸当她的军师。
    下到半局时,小妹节节失利,急忙求助军师,但爸只说了一个字:“千。”
    小妹不解,再度求援,爸还是老话:“千。”
    最后小妹被妈将死,小妹大叫:“不公平,我的军师背叛。”
    爸答道:“背叛?我说‘千’,千就是窃;窃,你应该会联想到‘窃比于我老彭’;
彭,必定会想到彭祖;而彭祖活了800年,但800年只不过铁拐李打个盹;打盹就是睡,睡
就是眠,眠就是小死;死,在帝王叫崩,诸侯叫薨,一般人就叫卒,我明明告诉你动卒,怎
么说我背叛?”
    小妹哑口无言,乖乖地痛改前非。

“把”和“被”
    学生:“‘把’和‘被’能连用吗?”
    老师:“不能。”
    学生:“把被叠起来,不是连用了吗?”

寡 妇
    女儿:“妈妈,古时候皇帝自称寡人,那皇后该称什么?”
    母亲:“傻姑娘,那皇后当然称寡妇喽!”

兔死狐悲
    儿子问爸爸:“‘兔死狐悲’这个成语怎么讲?”
    爸爸说:“如果兔子都死光了,狐狸就没什么吃的了,它能不感到悲哀吗!”

“形而上学”新解
    子:“爸爸,‘形而上学’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?”
    父:“啊,‘形而上学’嘛就是说假话。”
    子:“怎么个讲法呢?”
    父:“就是说,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,实际上你在逃学。”
    子:“我,我没有逃学,只是有一回想逃学。”
    父:“哎,这就叫思想上‘形而上学’嘛!”

不看也罢
    在国外教中文,最头痛的是外国学生对于细腻的中文语法难于掌握。一天,我费尽口舌
反复解说“看见’、“看”、“听’、“听见”等词的不同用法后,一个洋学生兴致勃勃地
造句:“今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,我看你的女朋友,可是她不看我,我叫她,她不听我。”
    下课后,另一个洋学生跟我道别说:“老师,我们明天互相看。”
    我不禁暗暗自语:“不看也罢。”

专业语
    足球运动员的妻子说:“我最讨厌我丈夫把吃剩菜叫做‘打加时赛’。”
    电视导演的妻子说:“我丈夫管那叫‘节目重播’。”
    殡仪师的妻子说:“我丈夫更绝,他管那叫‘向遗体告别’。”

猫犬语言
    美国人:“我家的狗会说英语哩!”
    中国人:“它会说英语?”
    美国人:“是的,我问它,房屋最上层是什么?它会说‘ROOF!’”
    中国人:“那不稀奇,我家小猫会说中文。”
    美国人:“它会说中文?”
    中国人:“是的,每当我问它,‘我们在哪里拜拜呢?’它会回答‘庙!庙!’”

初生牛犊
    丈夫:“今后由你来教育儿子,我管他,他根本不听。”
    妻子:“别人都怕你,难道他不怕?”
    丈夫:“我属虎,他属牛,你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嘛。”

随机应变
    有个女子很迷信,经常去拆字。
    这一天,她捡了个“韻”字,问婚事如何?拆字先生不加思索,有板有眼地说:“韻”
字拆开是音、员,你姻缘俱备,婚事必定圆满!”
    女子听了大喜,但恐婚后婆媳难处,再请释疑。拆字先生献媚道:“但请宽心,二者活
不长,父在母先死。”
    女子申辩道:“老太太还活着,是老头归天了。”
    拆字先生随机应变道:“我算得一点不错,父在母先死,就是说,父死在母前面。”

数字信
    有一人爱酒如命。一天,他接到外甥一封来信,打开信一看,全是阿拉伯数字:
    “99:
    8179.7954.76229.8406.9405.7918934.1.91817。”
    他读了一遍又一遍,不解其意,便去请教数学老师,那老师看了看,译了出来:
    “舅舅:
    不要吃酒,吃酒误事。吃了二两酒,不是动怒,就是动武。吃酒要被酒杀死。一点酒也
不要吃。”
    这是外甥巧借谐音数字,规劝舅舅戒酒,巧妙之极。

姜还是老的辣
    一位教社会学的老师打了个幽默的比喻说:“西方国家的夫妇老是闹离婚,因为他们的
爱神是个小娃儿。瞧瞧中国的月下老人,经验十足,所以中国夫妇的婚姻较为恒久。”
   
   

摘了危险
    爷俩在看立体电影。
    女儿:“爸爸,我怕那标枪扎眼睛。”
    爸爸:“怕扎眼睛把镜子摘了!”
    女儿:“摘了不是更危险吗?”

立体电影
    两个人第一次看立体电影。散场时,甲说:“我当什么是立体电影呢,原来就是重影。”
    “那发给你的眼镜呢?”乙问。
    “我没戴,戴上就没有那立体感了!”

看了三个人
    星期天休息,妻子却找不到丈夫。晚饭后丈夫一回家她就问:“你到哪里去了?”
    “我去看三个人。”
    “三个人?”妻子有点紧张。
    “不要紧张,他们都是正经人:一个是《沉默的人》,一个是《愤怒的人》,一个是
《与魔鬼打交道的人》。”


    电影院里正在放映《沉默的人》,小伙子一边看一边对女友说:“‘人’字结尾的电影
名太多了,有《黑面人》、《铁面人》、《两代人》、《当代人》、《牧马人》、《第三个
人》、《三个失踪的人》、《与魔鬼打交道的人》,还有”
    后排一位先生说:“还有《真是烦死人》!”

缩小放大
    剧场中。
    身小的人:“前面很大的人,请身体缩小些。”
    身大的人:“别胡闹!你身体可以放得大些么?”

笑都来不及
    两位打扮时髦的姑娘,一边看着话剧《昭君出塞》,一边高声议论。
    “昭君真傻,到外国去做华侨还哭。”
    “叫我呀,笑都来不及呢!”

看 戏
    甲:“昨天晚上我去看戏,演完第一幕我就走了。”
    乙:“为什么?”
    甲:“节目单上写着:第二幕——一年以后。我等不了那么久。”

生死关头
    女仆:“李先生,府上派人来接了,说有要紧事。”
    老李正在下棋:“现在我正在生死关头,到底谁要紧?”

赢了冠军
    甲:“你去文化宫玩得怎样?”
    乙:“过瘾,我还赢了象棋和网球冠军。”
    甲:“真了不起,你是怎样赢他们的?”
    乙:“我和网球冠军下象棋,后来我又和象棋冠军打网球,都赢了他们。”

紧急呼救
    同事们打电话给一个新婚不久的医生,请他去打一局桥牌。
    医生放下听筒说:“紧急呼叫。”
    “有什么要紧事?”年轻的妻子不安地问,她看见丈夫在飞快地穿衣服。
    “是啊,很要紧,三个医生已经在那里了。”

余兴节目
    全国摄影工作会议在某市召开。到会的几十名代表中,省外来的女同志只有三人,便成
为大会瞩目的对象。
    会议结束时,有人提议请三位女同志表演一个余兴节目,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
笑声。
    三位女同志悄悄地商议了一会,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:“要我们表演节目可以。但是大
家也要答应我们一个要求。”
    “什么要求?”
    “很简单,就是我们数一、二、三,大家就把手掌举起来。
    答应这个条件我们就表演。”
    男代表们一想这有什么关系,便异口同声地说:“可以,可以。”
    三位女代表便一齐数一、二、三!顿时,全场的代表都把手掌举了起来。
    三位女代表便说:“现在准备好了,记者同志,请你快来拍照。”
    摄影记者不解地问:“拍什么啊?”
    “拍一张《谁的手最干净》。”
   
   

风味小吃
    顾客:“你在街头卖食品,应该加一个防尘罩。”
    售货员:“用不着,我卖的都是风味乡土小吃。”

奉送小荤
    食客微微一笑:“我点菜时,好像没有点过苍蝇!”
    侍者很镇静:“但是,这不必另外加钱的。”

最新鲜
    吃客:“为什么这碗菜里都是泥?”
    侍者:“这是最新鲜不过的菜,刚从泥里拔出来咧。”

口 大
    女客:“你们的面包小得很,一口也吞得下去的。”
    店主:“这面包你一口吞得下么?恐怕不是面包小。”

新宾饭店
    “这家为什么叫新宾饭店呢?”
    “因为在这吃饭的都是第一次。”
    “你敢这样肯定吗?”
    “敢,因为在这吃过饭的人就再也不来了!”

包子的冷缩
    顾客:“你们这1两的包子怎么这样小?”
    售货员:“刚出锅时挺大的。”
    顾客:“现在怎么小了呢?”
    售货员:“你不懂热涨冷缩吗?!”

稀 粥
    “这粥怎么这么稀啊!一点味也没有,还要2毛钱一碗,太坑人了。”
    “你不知道物以稀为贵嘛!2毛钱一大碗,还便宜了你呢。”

海里新闻
   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,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,卖鱼的人怕他
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,就生气地说:“先生,你不买鱼没关系,你闻什么?”
    他回答说:“我没闻,我是同鱼谈谈话。”
    “你同鱼谈些什么话?”
    “我问鱼,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。”
    “鱼怎么回答你呢?”
    “鱼回答我说,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,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!”

“蜕化学”研究
    在某饭馆里。
    一位顾客,端着一盘水饺,转身离开售货窗口,笑嘻嘻地说:“我是很喜欢吃馄饨的!”
    另一位顾客捧着一碗馄饨声明:“我顶喜欢喝面叶(面片)啦!”
    顾客们听了正在发愣,其中一位机敏的顾客,郑重地解释道:“他们都是对食品蜕化学
很有研究的。”

防疫针
    顾客:“我点的菜,怎么还不拿来?”
    侍者:“先生,请你再等一等,菜早已做好了。”
    顾客:“既已经做好,为什么还要叫我等呢?”
    侍者:“因为菜里有几个苍蝇,等你打了防疫针后吃。”

已经鉴定过了
    顾客:“你们的食品怎么变质了?”
    店主:“怎么会呢?防疫站已经鉴定过了。您不信可打电话去问防疫站。”
    顾客:“喂,防疫站吗?利来小酒店的肉有味了,他们还在卖。”
    防疫站:“我们昨天刚鉴定过,亲口品尝的,色、香、味俱佳,大概是您感冒了吧!”

熘肉片
    一个顾客指着刚买的菜叹息道:“唉,这熘肉片怎么才这么几片肉?”
    另一顾客接茬道:“肉要是不会溜,能叫熘肉片吗?”

挂招牌
    包笑做的事情很滑稽,人家就送他一个滑稽先生的绰号。
    他是在酒店里当伙计的。
    一天早上,他去挂招牌,一不小心,招牌跌得两分开,主人很生气的说:“怎么这样粗
心,该死!”
    滑稽先生却不慌不忙地说:“主人!你快要开分店了,这是很好的预兆呀!恭喜你!”
主人就笑起来了。

讨秘诀
    一个人来到炸油条摊上对主人说:“呀!炸油条,一天要用多少油?!”
    主人说:“哪有炸油条不用油的。”
    “真浪费,怪可惜。”
    “可惜,也要炸,不用油,怎能炸油条?”
    “我家祖宗几代都是卖油条的,从来不用油炸。”
    主人想得到他的秘诀,忙请他吃饭,殷勤地招待他。酒足饭饱之后,他低声地对主人
说:“我家几代人卖油条,都是贩来卖的,所以不用油炸。”
    主人一听,傻眼了。

买黄油
    一个小男孩走进一家杂货店,对杂货商说:“买一斤黄油。
    妈妈说,要和昨天买的货完全一样。”
    “啊,”杂货商高兴地说,“你妈妈对我出售的黄油还真赏识,真是太好了。”
    “是的,”小男孩说,“妈妈说,这种黄油可以使那些爱来我家混饭吃的人以后不再登
门哩。”

正够火候
    售货员:“你怎么把炊具搬到柜台上来了?”
    厨师:“我看你的火气炒菜正够火候!”

失踪的金鸡
    一位顾客到一家大酒家吃饭,买了一盘价格4元5角的“金鸡炒竹笋”,可盘子里连一
小块鸡皮也没看见。顾客很扫兴地端着菜走到经理跟前说:“同志,请借一只放大镜。”
    “做什么用?”经理不解地问。
    顾客回答说:“我要在竹林里寻找那只失踪的金鸡。”

不用消毒
    顾客:“你们这餐具是不是总也不消毒?”
    店员:“从来没装过毒品,消的什么毒!”

“庄王”设宴
    “听说你们家开的饭店昨天开市大吉,开了几桌呀?”
    “就开一桌。”
    “一桌也能赚它五十六十吧?”
    “赚,我赔进100多元!”
    “岂有此理,怎么会赔进去呢?”
    “你不知道,我这是楚庄王设宴,请的是五霸呀!”

包子里有人
    一个人在饭店里吃包子,他吃着吃着,忽然喊道:“哎呀,这包子里有人!”
    顾客们一听,都围拢来看稀奇。服务员很生气,说:“你怕是疯了吧!包子里哪来的
人?”
    那人说:“你说包子里没人,怎么馅子里有人的头发呢?”

美妙的联想
    顾客:“吃了贵店的元宵,使我想起唐朝一位大诗人的名字。”
    服务员:“真没想到我店的元宵竟使你产生如此美妙的联想,请问这位诗人是谁?”
    顾客:“李(里)白。”

“卫生”的厨房
    餐后,一位顾客把饭店老板叫过来。
    “先生,祝贺您,您这儿的厨房很讲卫生啊!”
    “多谢,先生我尽力而为。但是,我请教,您不曾参观过我的厨房,怎么好夸这里很卫
生呢?”
    “噢,很简单。我刚在这儿吃的一切都有肥皂味!”

证 据
    妇人:“这虾,新鲜不新鲜?”
    卖鱼老头:“新鲜的!你看,不是活着么?”
    妇人:“但是你也活着!”

包子皮厚
    顾客:“老板,你们这附近有钻井队吗?”
    老板:“你问这个干啥?”
    顾客:“想钻钻,看包子馅在什么地方。”

买 肉
    顾客:“我买9两肉。”
    小贩:“9两肉不好算账,您干脆割一斤吧。”
    顾客:“其实一样的,我每次要一斤,你也只给我9两。”

变味嘴巴
    一个卖辣椒的小贩见一个湖南口音的人走过来,忙大叫道:“要买辣椒的赶快来,不辣
不要钱!”
    湖南客人买了一斤走了。这时一个上海人来买,小贩又喊了起来:“我这辣椒,一点不
辣,还带甜味。”
    上海客人正要买,忽见那湖南人回来说:“你这辣椒是甜的,我不要。”小贩辩道:
“这辣椒是变味辣椒,爱辣的吃了辣,喜甜的吃了甜。”
    一位过路的广东人听了,笑着说:“辣椒我不要,我要买你的变味嘴巴行么?!”
    街上一阵哄笑。

卖药人与药
    一个跛子在集市上高声叫卖:“来买药呀!我这里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!”
    一位男子上前问道:“你的药真能治百病吗?”
    卖药人连忙答道:“那还用说,药到病除,请君一试。”
    男子问:“跛足病能治吗?”
    “能治。”
    “那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药来治你的跛足呢?”

修电视
    在电视修理部。
    “先生,请原谅,您的电视机今天已经来不及修理了。”
    “那我今天晚上怎么办呢?”
    “给您两片安眠药吧!”

好收音机
    “您曾经对我说过,用这台收音机我可以收到所有的电台。”一个人在电器商店抱怨地
说。
    “怎么?您收听不到?”
    “收到了,可总是同时收到。”

一举两得
    顾客:“这收音机你们这已修了两次了,怎么还是老串台,您听。”
    修理员:“这有什么不好,既是音乐,又是朗诵,一举两得,你就当配乐散文听吧!”

外 行
    顾客:“这电视机修理后,画面怎么总摇晃?”
    修理人员:“那你就外行了,那是在地震时拍的片子。”

买磁带
    在音像带门市部。
    “您能肯定这盘磁带是帕瓦罗蒂演唱的吗?但是,要知道,他根本不会德语啊!”
    “是的,这我知道。但这是译制的。”

搭 配
    “伯伯,我要买一本《儿童时代》。”
    “买它要搭一本别的书。”
    “搭配的是什么书呀?”
    “一本《老年天地》。”

容易学
    顾客:“请问,琵琶好学吗?我想买一把。”
    营业员:“好学,最简单了。你一弹就响。买一把去吧!”

相机行事
    儿子:“爸爸,有个顾客问我们卖的衬衫缩不缩水?”
    父亲:“他挑的那件衬衫合身吗?”
    儿子:“不,大了点。”
    父亲:“那你告诉他,衬衫缩水。”

宽紧带
    甲:“这带恐怕太宽!”
    店员:“不!穿上去就紧了。”
    乙:“这带,太紧吧?”
    店员:“穿穿就宽了。”

为何脸肿
    甲看到一个商贩鼻青脸肿,挑着担子怏怏走过,就问乙是怎么回事。乙说:“这是个卖
桃的。他曾向顾客发誓说:‘我卖的桃品种名贵,个顶个的甜。要是不甜,你们往我脸上
扔。’”

属于肉类
    “8种副食品调价,怎么我去洗澡也涨了价呢?”
    “你属于肉类。”

10分钟与30年
    在收款处的窗口。
    交款人按捺不住地说:“我在你们的窗口已经站了10分钟了。”
    收款人慢条斯理地答:“我坐在窗口后面已经30年了。”

无神论者
    顾客:“小姐,你这墙上贴着:顾客就是上帝,但你的服务态度不是这样,岂不是言行
不一吗?”
    服务员:“那是经理贴的,我是无神论者,根本不信上帝。”

微笑服务
    甲:“营业员胸前为什么佩带照片呢?”
    乙:“开展微笑服务啊!”
    甲:“这和佩带照片有什么关系?”
    乙:“你没看那照片上的人都是微笑的吗!”

择优录取
    某商店招营业员,经理亲自主考。
    经理:“如果顾客要买1公斤点心,应该给他多少克?”
    应聘者:“945克。”
    经理:“答得好,你被录取了。”

“养伙店”
    甲:“你什么职业?”
    乙:“我开‘洋货店’的。”
    甲:“为何不卖国货?”
    乙:“我卖的并非外国货,全是国货。只因生意不好,不能赚钱,倒养几个伙计,所以
叫‘养伙店’。”

一点之差
    有家副食店,每到周末,总要挂出一块牌子,上写:“周末盘点,停止营业一天。”周
围的居民对此极为不满。
    一天,售货员把这块牌子往门外一挂,便几个人一块儿聊起大天儿。正在这时,猛然响
起了敲门声。售货员们大怒,打开门,向门外的人大吼:“怎么,没看见牌子吗,今天休
息!”
    “休息?”敲门人也不甘示弱,“你看看你们挂的牌子。”
    售货员向牌子上一看,顿时愣住了。
    原来,不知谁在牌子上改了一个标点,布告成了这样:
    “周末盘点停止,营业一天。”

修 改
    店主:“这是近来最流行的式子,倘使不用,尽可以义务修改。”
    客:“对不起!请你把价目表修改一下罢!”

万里香
    顾客:“怎么!这香水一点也不香?”
    店员:“你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叫‘万里香’吗?要隔开一万里才香呀!”

救生圈妙用
    一游泳者:“贵厂生产的救生圈使我很快学会了游泳。”
    厂长:“多蒙夸奖。”
    游泳者:“不必谦虚。贵厂生产的救生圈一见水就撒气,我只好拚命地游,结果很快学
会了游泳。”

可以退换
    某塑料厂推销员,在一次全国性的订货会上,向各地来宾介绍:“本厂生产的印花薄膜
雨披,经久耐用,式样新颖。”
    说着,他拿出一件往身上一披,突然发现这件雨披肩上破裂。只见他微微一笑,不慌不
忙地继续说:“大家看见没有?像这种坏的,我们是可以退换的。”

加付电费
    顾客:“怎么,这个房间要20块钱?房间条件太差,我夜里睡不着觉,为了消磨时
间,我不得不起来看书。”
    旅店老板:“啊,这样你还得付5角电费!”

发 型
    理发师:“你要理什么样的发型?”
    青年人:“要最能引人注目的发型。”
    理发师:“那好!我就给你剃个光头。”

开玩笑
    有一些男孩子,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,就去理发馆刮脸。有一回,一个男孩子进了
理发馆,让理发师给他刮脸。理发师请他坐下,给他脸上涂了肥皂便不管了,男孩等得不耐
烦了,喊道:“喂,你干吗一直让我呆在这里?”
    理发师回答说:“我在等你的胡子长出来。”

找头发剪
    顾客:“我理一次发,你竟收我5元钱,我头上几乎没有头发呀!收钱太多了。”
    理发师:“不多,不多,我收您的钱不是因为剪头发,而是因为找头发来剪,花了我不
少时间啊!”
   
   

不信广告
    民国时,有个叫胡文虎的人,不信广告有用。他说:“我不信有人注意广告,否则,我
愿意每天花广告费。”
    某报知道了他的主张,就登一个大标题:“胡文虎将何为?”胡文虎一见,就去问报
馆。报馆说:“且看明天报纸。”
    明天又登一大标题道:“胡文虎将登广告矣。”
    从此,胡文虎每天登广告了。

保鞋广告
    民国时,某君因生活不安定,便创办一个保鞋会。在报上登了广告,说:“读者只须附
邮五角,寄至本会,便可学得皮鞋耐用之法。”于是他接到邮件2756封。他一一函复道:
    “法须两步改作一步。”

药品广告
    顾客:“癣药,价钱多少?”
    店员:“每瓶3角!”
    顾客:“一滴,卖多少钱?”
    店员:“怎么可以买一滴?起码一瓶。”
    顾客:“你们广告上明明说:一滴就灵!”

广告损失
    友人:“广告,实在是很花钱的!”
    某百货公司的宣传部长:“是的!一页是很贵的。”
    友人:“内人每次看了,总要花不少的钱。”

趣写广告
    1934年12月,《论语》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,文尾尚余空白的一处,老舍遂为
自己的作品写了一则妙趣盎然的广告:
    《老舍幽默文集》不是本小说,什么也不是。
    《赶集》是本短篇小说集,并不去赶集。
    《离婚》是本小说,不提倡离婚。
    《小坡的生日》是本童话,又不大像童话。
    《二马》又是本小说,而且没有马。
    《老张的哲学》是本小说,不是哲学。
    中国文人为自己的作品写广告,老舍恐为第一人。

顶部

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26 04:54

Powered by Discuz! Comsenz Inc.
清除 Cookies - 联系我们 - Mimi・Board - Archiver - WAP